近年来,招生就业处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为契机,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办学宗旨,不断优化招生结构、提升生源质量,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着力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服务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招生篇 | 成绩斐然
面对国家高考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改革及优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学校党委高点站位、总体部署,始终把招生工作摆在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工作的位置上,加强对形势研判及前瞻性对策研究,形成了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各部门齐心协力、二级学院协同作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上下多维联动招生宣传格局,全面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程,落实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服务学校发展需求,“全员招生、主动招生、为己招生”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宣传实效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各科类录取分数屡创新高。
招生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生源质量不断优化升级
学院招生工作呈现“三高”态势,招生总规模、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均创历史新高。普通高考招生计划逐步扩至4000人左右,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稳定在97%左右,其中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从2017年的1750人,增加至2023年的3000人,专升本招生计划从2018年的142人,增加到2024年的1195人,本科招生人数比例从2017年的48.26%,提升到2023年的83.33%。本科招生专业从2017年的18个专业增加到33个,专科招生专业从2017年的25个优化至11个,专升本招生专业从3个增加到14个。7年来,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山东省内普通类最低录取分数在省内15所同类公办本科院校中排名第4,全科类排名第3位,其中夏季高考普通类本科最低录取分数485分,超一段线42分。省外招生录取优势持续保持,河北、河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考生录取分数超过或接近当地一本线,分数位次逐年提高。
多维协同聚合力,招生宣传优中求进
建立健全“互联网+”云招生宣传模式,不断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立体化招生宣传平台,累计开展“招办主任说学校”“院长说学院”“专家说专业”“秒懂百科、硬核专业”“暖冬课堂进中学讲专业”等直播宣讲90多场,观看量近9万人次,上线“必威招生”微信小程序,浏览量达15万多人次,运用“必威百家号”推广全部专业介绍,单篇阅读达10万多人次。组织培训、外派教师400余人次深入省内百余所中学,参加高招会、高考巡考、招生推介会等300余场次。开放学校招生咨询室,全天候值班,累计接听各类招生咨询电话2.5万人次,实现招生咨询不打烊,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咨询便捷服务。
我校招生工作连续被中国教育在线、阳光教育在线、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评为“招生宣传品质传播高校”“走进大学教育拓展基地”“高招咨询卓越奖”“山东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最受考生欢迎高校”“招生宣传最具吸引力高校”等。3名教师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授予“山东高考招生宣传锐意创新个人”荣誉称号,1名教师被央广网授予“高招咨询会高招优秀指导专家”。
入口出口一体化,动态调整招生计划
学校不断优化办学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专业建设与评估、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办法》,建全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组织学科专业负责人定期开展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合理布局招生专业及规模,精准投放招生计划;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报考率等核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每年形成《必威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必威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好招生预警和动态调整工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招生、培养、就业与市场有机对接,达到“出口畅、进口旺”的双向循环。
就业篇 | 亮点纷呈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和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就业工作要求,不断夯实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学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牵头、二级学院主体、部门协作、内外联动、全员参与、保障有力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不断完善“课、赛、训、咨询”一体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探索建立“五早”就业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保持较高水平。2017年以来,我校就业工作被中国教育在线授予“华东地区就业创新奖”“高质量就业·最佳创新与实践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绿灯”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聚焦齐抓共管,构建促就业长效机制
学校结合实际,每年定时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就业工作调度会、“百日冲刺促就业”工作部署会、“访企拓岗”促就业交流会、辅导员就业工作会、就业工作大会等会议,多次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就业工作,对就业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制定了《必威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必威就业统计监测实施办法》,更新修订《必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写《就业指导手册》,完善《必威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强化就业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增强就业工作责任意识,与二级学院签订《就业统计工作承诺书》,确保就业统计真实准确,营造“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深化访企拓岗,拓宽促就业领域合作
学校坚持面向市场导向、行业需求,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要校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带头示范,带动学校全员深度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邀约进校、视频会议等方式与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对接,全力以赴抢抓就业“关键期”,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自2022年以来,由校领导带队走访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中国二冶山东分公司等企业累计近400家,提供岗位数累计达3000余个,岗位需求超20000人。
丰富资源渠道,强化促就业市场体系
学校积极主动利用校外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持续完善“以行业企业招聘为主体,以就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网络招聘为拓展,以校友资源、政府、工会、企业合作为纽带”的多元化校园招聘就业市场体系,常态化、全程化开展“周周有宣讲,月月有专场,就业不断档”招聘活动,联合济南人社、淄博人社、青岛人社等举办校园招聘会场15场,吸引参会企业4500余家,岗位需求逾120000人,组织开展线下校园宣讲会近千场。
搭建智慧平台,提升促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自2017年以来,通过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开发就业管理云服务平台,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库及用人单位资源库,优化就业工作流程,完善服务功能,形成集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就业服务系统,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就业服务。同时,根据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举办网络专场招聘会,每月一期,累计开展网络双选会40余场,空中宣讲会近300场,参与企业35000余家,岗位需求人数达40余万人,通过各渠道平台推送就业信息3万余条,实现了岗位信息的归属精准推送,做到了就业工作全程化、就业活动全覆盖、就业服务不断档。
注重分类指导,完善促就业规划能力
学校注重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就业基本能力,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组织百余位指导教师参加就业指导培训50余场,持续完善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劳动教育通识课程为基础,以就业竞赛为延伸,以分类指导与训练、就业咨询为重点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自2020年开始,连续开展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累计12000余名学生参与;开展大学生求职训练营等就业技能提升活动,累计3000余名学生参加;组织开展简历制作、求职面试技能等就业指导讲座近70场,考研考公指导讲座和模拟考试20余场,累计指导学生近12000人次。同时,为毕业生开启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毕业去向定位和择业就业咨询、就业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分析研判就业形势,科学确定毕业去向,合理设定求职期望,做到动态跟踪,分类施策,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加大帮扶力度,健全促就业纾困政策
学校着力打造有温度、高准度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纾解就业难点,打通就业“堵点”,帮助困难毕业生破解就业难题,实现高质量就业。制定《必威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对困难群体毕业生进行全员摸底、统计、造册,实施动态管理和“一生一策”针对性帮扶,实现指导和帮扶全员覆盖。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宏志助航计划4期,136名困难毕业生参加了系统培训达160课时,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切实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为每位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不少于3个,困难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自2018年以来,学校为每届困难毕业生累计1486人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06.84万元,让学生在就业“最后一公里”“跑”得安心、顺心。
面对新征程,招生就业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增强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奋力谱写招生就业工作新篇章,以拼搏姿态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来源\招生就业处 供稿审核\洪芳 编辑\祝瑞 王婷婷)